索引号: | 11341802003285507Y/202012-00001 | 组配分类: | 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 | 贵池区牌楼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民政、扶贫、救灾 |
名称: | 牌楼镇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0-12-25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2020年以来,我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始终坚持以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和十大工程工作为主线,扎实开展“问题整改、三户一体监测帮扶、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灾后重建和恢复农业生产”四项重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牌楼镇地处长江南岸,贵池区西南方向50公里,东与本区梅村镇分水,南与石台县小河镇交界,西和唐田镇毗邻,北同殷汇镇相连。牌楼镇国土面积105.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68公顷;林地面积6943.68公顷。全镇辖10个行政村、178个村民组,6557户,2.34万人,集镇面积0.5平方公里,是以粮为主、粮茶兼作的山丘区,镇政府驻牌楼村。2013年贫困人口发生率为9.5%。
2014年6月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4户2225人,贫困村1个。经过历年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截至目前,我镇累计已完成2118名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贫困村竹溪村于2018年成功出列。经过历年动态管理工作以及人口自然变更,截止到目前牌楼镇建档立卡人口721户1998人,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233户)和因残(255户),其中2020年度脱贫人口12户22人,脱贫监测户2户5人,边缘户98户333人,致贫返贫风险已全部消除。
二、2020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1.责任落实情况
(1)成立组织,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双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牌楼镇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开展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各级脱贫攻坚文件精神,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各阶段重要工作。
(2)强化责任,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工作责任制
一是召开脱贫攻坚书记调度会,听取各村支书汇报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度和存在困难,集思广益,共同商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实行书记交办单制度,镇扶贫工作站在各村开展工作,对发现问题形成交办单,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进一步压实;三是镇纪委加大督促力度,定期到各村督查脱贫攻坚工作进度,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的村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3)推进落实,深化“四管四必须”
通过定期召开党政班子会议,明确各部门分管负责同志脱贫攻坚职责,管行业必须管扶贫、管业务必须管扶贫、管发展必须管扶贫、管民生必须管扶贫。加强部门联动,同心勠力参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各联系村组长对本村脱贫攻坚工作做好监督指导工作,各联系村组长必须熟悉本村脱贫攻坚工作进度,并及时与扶贫工作站沟通,推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4)扎实开展书记遍访行动,目前镇村二级书记对辖区内所有贫困户均已完成各年度遍访计划,通过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走访期间共发现问题383条,现已全部完成整改。
2.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结合区级整改方案和清单,我镇主动认领,举一反三,梳理本镇问题整改清单,制定了整改方案。目前,我镇梳理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3大类6小项11个具体问题,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5类13个具体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3个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措施80条,目前所有问题均已取得明显成效。
加大指导培训力度,要求各村结合自身实际,迅速查摆梳理问题,经梳理,各村共查摆问题120条,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学习不深入”、“部分贫困户脱贫成效需进一步夯实”、“贫困户户贷户用小额信贷存在逾期未还现象”、“部分贫困户慢性病证、残疾证未及时办理或更新”等方面,我镇多次召开整改调度会,听取各村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共同商讨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制定措施145条,取得成效152个,所有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3.克服疫情、汛情影响情况
面对疫情和汛情两道脱贫攻坚“加试题”,我镇积极应对,迅速采取措施,切实将疫情、汛情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影响降到最低,扎实开展四个清零工作。
(1)就业务工“清零”
制定日报制度,安排专人专报,对辖区内贫困户就业返工情况进行每日摸底上报,动态监测。2019年底,我镇外出务工人口中共951名。2020年3月以来,我镇961名贫困务工人口中,仅竹溪村陈金华受疫情影响未能实现就业,已安排其3月份至7月份在竹溪村美丽乡村建设点临时务工,目前,陈金华已于8月份到上海恢复就业。
(2)扶贫企业和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清零”
3月底至4月初,我镇积极推动扶贫企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辖区内19家涉贫企业、竹溪村鞋类加工扶贫车间均按时复工,积极进一步发挥带贫减贫机制。
(3)滞销农产品“清零”
疫情、汛情以来,我镇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助力扶贫企业销售滞销农产品,2020年,消费扶贫共计帮销总金额327.2786万元,其中,镇机关部门购买产品1.79万元(茶叶1.2万元,桃子0.47万元,鸡0.12万元)、线下销售324.85万元(大米1.85万元,茶叶323万)、电商帮销0.6386万元(鸡鸭蛋0.18万、葛粉0.064万、茶叶0.0296万、玉米0.012万、老鸭0.003万、荞麦0.35万)。
(4)贫困子女网上教学问题“清零”
疫情期间,牌楼镇共有220名贫困学生滞留在家,等待学校复课,为最大程度消除疫情影响,我镇积极开展贫困学生网上教学工作,及时排查贫困学生网上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立即解决,我镇所有贫困生均实现网上在线学习。
汛情影响方面,我镇仅在7月2日出现暴雨天气,洪水冲毁青山村大塥河坝约30米,冲毁美玉农场农田水稻20亩,我镇立即部署,及时对冲毁河坝、农田进行修复,帮助美玉农场补插补种水稻20亩;受大雨影响青山村河坡组特高压安置点小面积塌方,无人员受伤、财物受损,我镇第一时间邀请市、区组织专家实地勘察策划,现正按照贵池区地灾办要求对滑坡点进行除险治理。
4.“三户一体”帮扶情况
目前,我镇未脱贫户12户22人通过落实社保兜底扶贫13人、安排公益性岗位3人、到村到户产业13人、饮水安全检测22人以及健康扶贫22人,均已达到脱贫标准;脱贫监测户2户5人,我镇安排村主任和帮扶责任人进行双帮扶,动态监测,同时落实了到户产业补助、光伏收益分红、社保兜底扶贫政策和公益性岗位等措施,确保防范返贫;边缘户98户333人,安排49名村两委干部作为帮扶联系人,每月走访了解生产生活近况,落实社保兜底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四免一补”等帮扶措施243条,帮助镇域内所有边缘易致贫户成功消除了致贫风险。老少病残孤群体353人,通过结合实际加强跟踪走访,采取针对措施,积极防范致贫。
5.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实施扶贫项目
2020年,我镇共实施扶贫项目43个,其中四好农村路项目(贫困村)3个、水利扶贫项目5个、等外路项目20个、到村产业项目2个、资产收益项目1个,到户奖补项目2个和10个抱团发展项目,合计资金768.615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全部完成建设。
(2)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等
2020年,我镇有1户边缘户纳入了省级危房改造项目,现已完工并通过验收,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均为B级以上,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方面,我镇一是在佳山村和丰收村实施农饮水工程,为群众接通自来水;二是在穿山村笔山组建设了增压泵站,切实解决地势较高群众饮水季节性供水不足问题;三是对镇域内所有水源点进行了水质检测,20人以下的水源点采取望闻问尝的检测方式,所有水源点均通过了安全检测。
(3)“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制定落实情况
2020年以来,我镇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的走访力度,结合帮扶责任人日常走访、镇村干部入户调查情况,落实贫困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制定,目前,我镇721户贫困户制定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共计5132条,均已落实并取得了帮扶成效。
6.脱贫成果巩固情况
(1)“双基”建设持续推进情况
一是改善村容镇貌。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常态化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在全镇推行“固定志愿服务日”,组织镇村志愿者助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十余次,发动志愿者百余人,同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动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提升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投入资金270万元,高标准建设穿山、丰收、大山等3个示范村。基本完成了竹溪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完成了济公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并启动了改厕、其他工程预算等工作。实施037县道进入集镇处改道工程。推进文明集镇创建工作,完成了入镇标识,对立面广告、占道经营、交通秩序进行了集中整治。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对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投资245万余元,修建4.772公里村组道路,完成竹溪村、佳山村、丰收村20条等外路的建设,同步实施好5.214公里生命防护工程;完成穿山村周冲河河坝修砌项目和竹溪村渠道衬砌工程,做好佳山村山塘涵管改造、清淤,巩固济公村“牌中大塘”清淤、溢洪道改造加固工程成效。
三是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卫健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佳山、丰收、兰山、竹溪、穿山等5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工程,盘活了大山、济公、佳山、兰山和竹溪五个村的闲置校舍。
(2)贫困村、边缘村情况
我镇共有1个贫困村、6个边缘村,贫困村竹溪村于2018年成功脱贫出列,该村所有贫困户均已实现脱贫,2019年村集体收入19.9万元,主要收入来源于三座光伏电站发电收入、茶厂租金和店上茶场租金。
6个边缘村中,“大山村、兰山村”和“济公村、神山村”分别于2018年、2019年成功实现退出,截至目前,丰收村和佳山村也已经基本达到了退出标准。大山村、兰山村与贵池区大恒生化有限公司共建扶贫车间,获得年收益5万元;济公村通过流转村集体土地亩5年,每年获得土地租金5万元;神山村通过流转村集体土地750亩5年,每年获得土地租金15万元。2020年,佳山村和丰收村均实施了到村产业扶贫项目,同时积极成立合作社、申报农业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7.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产业扶贫:2020年以来,共申报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14个,资金量297.859万元。目前,到户奖补项目2个,35.275万元已全部打卡到位;抱团发展项目已与合作主体签订协议,已于7月底前发放分红款;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个(丰收村茶叶加工项目、佳山村老校舍改造项目),均已基本建设完成;资产收益项目1个(竹溪村茶叶加工项目),收益已上缴村集体账户,对关联的贫困户收益已于8月份上旬打卡发放到位。
(2)就业扶贫,目前,我镇共计安排贫困户和边缘户公益性岗位146个,其中区人社部门岗位96个、贫困村光伏电站收益资金公益性岗位48个,村级资金岗位2个、扶贫车间(竹溪村鞋厂)为3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边缘户实现就近就业。同时为407个外出贫困劳动力申报发放交通补贴15.84万元。
(3)金融扶贫,2020年,发放17户贫困户户贷户用小额信贷共83万元,主要用途为购买机械基础设施、发展农业产业等。往年232户贫困户累计共发放小额信贷667万元,主要用途为购买机械基础设施、发展农业产业等,往年小额信贷未到期共有59户,贷款金额295万元;到期户已经全部结清,无逾期还款情况。
(4)社保兜底扶贫
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群体,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实现应保尽保。2020年以来,对721户贫困户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进行了全覆盖代缴,新纳入低保兜底范畴的贫困户9户,边缘户3户,同时落实9户贫困户临时救助政策。
(5)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开展情况
2020年6月20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安排3个区级工作专班到我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对贫困户和边缘户的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各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通过开展帮扶责任人“二十看二十问”、帮扶单位“八看八问”和边缘户“六看六问”,共发现问题107条,目前均已全部完成整改。汛情期间,百日行动工作专班就地转为防汛工作专班,积极配合镇村开展防汛工作,切实将汛情影响降到了最低。
三、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
一是镇党委安排镇扶贫工作站人员于4月份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起底式摸底,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并实行交办制度,对未及时整改到位的由镇纪委牵头督办;
二是结合社会扶贫,组织企业与村对接,对贫困户中条件相对较差的,送去床、衣柜、碗柜等家具,提升人居环境;
三是对全镇大病户中自付费用超过2万元的实行二次救助。
四、2021年工作计划
1.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建立长效防贫监测机制,建立以户为单位的防贫监测机制,同时结合实际,加强跟踪走访,针对性提供帮扶措施,积极开展防返贫防致贫预警;二是健全持续增收发展机制,突出产业就业扶持的主要作用,实施到户奖补、到村产业项目的产业政策, 因地制宜确定奖补项目类型,加强资金项目监督管理,支持产业发展带动增收。多措并举实施就业稳岗,促进就业增收;三是完善优化帮扶救助措施, 根据致贫返贫风险和救助需求,动态监测边缘户、已脱贫户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意外事故伤残、重大财产损失、家庭收入锐减、支出骤增等家庭变故情况,对突遭家庭变故入不敷出或暂时困难的,及时介入并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衔接乡村振兴
一是做好观念衔接,为乡村振兴奠定思想基础。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是从被动式的政府扶持转为主动自愿式的自发运动,我镇将通过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总结脱贫攻坚优秀经验,指导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让群众从内心深处转变观念。
二是做好规划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指导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下,制定符合我镇实际情况的过渡计划,为脱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过渡期。规划将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编制衔接好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扶贫产业结构调整等专业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加强分类规划指导,梯次推进。
三是做好政策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对现有扶贫政策进行梳理,强化脱贫攻坚政策与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均衡发展各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同时结合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工作,拓宽涉贫主体农产品销路,提升带贫减贫机制,避免“政策悬崖”问题的出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