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其他政策文件
索引号: 11341802003285697X/202210-00044 组配分类: 其他政策文件
发布机构: 贵池区里山街道办事处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公民 / 其他
名称: 里山街道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2-10-25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里山街道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

阅读次数: 来源:贵池区里山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2-10-25 17:10
【字体大小: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加快推进我街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中共池州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度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池农工办〔202221号)的通知要求,结合里山街道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为重点,以区域内公路为纽带,通过发展特色、培育典型、打造精品,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 组织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二、建设内容

  自2022年开始利用4年时间,到2025年,按照“一村一特色”的建设原则,重点突出产业发展,以齐石路、白解路为轴,分别在元四村、解放社区、白洋村、象山村谋划建设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

(一)元四村乡村振兴示范点。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基础,重点打造有机白茶生产加工基地、生态葡萄科技示范园、黄精规范化种植基地;以发展文旅业为主线,重点打造太普生态园、乡村振兴讲坛教育基地、寄隐·九华云溪度假区、大坑方家“小九华·禅溪翠谷”特色民宿,开发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做好配套设施和服务建设,将元四村建设成集休闲、旅游、康养为一体的度假区。示范点内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以白茶、黄精、葡萄等为主。(2022 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二)解放社区乡村振兴示范点。以黄精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重点打造万亩黄精基地、里山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黄精生产体验基地、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农特产品资源,建设解放河乡村文化风情与生态养生体验带,打造黄精特色小镇、牡丹园、药股漂流等项目,沿线开展药材认种、采风摄影、康体运动等旅游休闲康体活动。示范点内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以黄精、牡丹、竹木等为主。(2023 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三)白洋村乡村振兴示范点。以发展红色旅游为抓手,依托白洋村革命纪念馆,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适四时公司为龙头,以优质黄精资源为载体,从种植、仓储、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打造长三角食品供应基地,积极发展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型绿色有机经济;以特色农业为支撑,以家庭农场为抓手,重点打造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农作物秸秆回收加工利用基地,促进一二产业有效融合。示范点内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以黄精、水稻等为主。(2024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四)象山村乡村振兴示范点。以白洋河生态环境资源为依托,建设白洋河沿线城郊生态观光休闲带,开发江祖石、钓鱼台、万罗山、象山河滩林等沿线景点景区,重点打造徐园民宿休闲度假村、万罗山禅修养生旅游度假区、白洋河滩林越野体验度假基地;传承发扬池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山武术”(又称韩家拳),通过与象山小学、殷汇职高合作办学、名师带徒等形式开展传承工作;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为突破口,重点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葡萄种植园、稻鳖混养基地。示范点内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以水稻、甲鱼、葡萄等为主。(2025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三、创建标准

()特色鲜明。按照“一村一特色”的要求,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提炼特色鲜明、体现乡村韵味的主题,提倡各具特色,避免同质化。

(二)产业兴旺。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黄精、特色林果等产业,形成包括农业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产业融合发展等新业态。

  (三)生态宜居。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绿色生产,推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废弃物排放减量行动;围绕特色主题定位,对沿线村庄农房风貌进行统一管控,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四)乡风文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农村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深入挖掘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民间音乐、生活习俗舞蹈等非物质文化艺术资源,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发挥村级文化室阵地作用,组建文艺演唱队,广场舞表演队等,不断提升村民文艺素养和精神生活。

(五)治理有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 制度。推进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建设,应用信息化监督手段加强对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

()改革创新。推进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推动农户生产和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协调发展,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推进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主任为组长,分管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协管街道办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工作调度和研究等会议制度。乡村振兴站要落实工作机制、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结合各示范点的特点和特色,抓好乡村振兴工作。

  (二)突出项目带动。以“两强一增”行动为主抓手,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策划生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项目。要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人,做到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三)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卫生户平安家庭最美庭院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网络新媒体及乡村讲师团,大力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好政策、好措施,为推动乡村振兴凝聚正能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加强考核督导。建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要加强检查监督,确保乡村振兴规范有序实施。街道相关部门每半年要做好总结工作,向街道党工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