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政策文件
索引号: 113418026742429118/202303-00016 组配分类: 政策文件
发布机构: 贵池区秋江街道办事处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印发《秋江街道2023年防汛救灾应急预案》的通知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3-02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关于印发《秋江街道2023年防汛救灾应急预案》的通知

阅读次数: 来源:贵池区秋江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3-03-02 15:51
【字体大小:

各村(社区)、街道直属各有关单位:

经街道会议研究通过,现全文印发《秋江街道2023年防汛救灾应急预案》,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二〇二三年三月二日

 

 

 

 

 

 

 

抄送:区水利局、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秋江街道2023年防汛救灾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2023年的防汛工作,本着“迎战超标准洪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原则,一旦险情发生能够做到及时、迅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联系秋江街道工作实际,特制订本防汛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防汛堤段概况

我街东、南两面临秋浦河,北面临长江、西侧抵木闸河。防汛堤段全长24100米,其中江堤9880米,河堤14220米。

三、救援措施

(一)转移安置灾民

1、转移安置对象的确定

街道及各村(居)应随时注意本地灾情,根据汛情,需要转移时,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单位,摸清具体需转移的住户和单位,了解初步情况,后书面报告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由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分析研判后,确定具体需转移的住户和单位及其转移安置去向,同时及时做好向区级上报工作。

2、转移安置办法

进行转移安置过程中,全街上下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落实层层包保工作机制,坚持安全可靠,就地就近的原则妥善安置灾民。各村(居)成立抗洪抢险队,每村抢险队至少有50人组成,每个村民小组设专人打更巡逻,发现险情及时报告。

转移方式:一是预先转移。根据水情,有命令、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地先将老弱病残人员和贵重物品撤离,并安置到预定安全地带;二是正式转移。街道一旦发布正式转移命令,除抗洪抢险和留护守卫人员外,其他人员应按指定路线转移到安置地点。转移路线:沿堤八个村就近撤离到秋江圩堤顶。圩心6个村沿318国道或贵茶公路撤离到秋浦办事处和涓桥镇境内山岗。撤离工作以所在村支部书记为责任人。转移后的安置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在就近沿线堤防安置;二是在就近丘陵地处安置。

(二)查灾、核灾、报灾

灾情发生后,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要迅速组织人力搞好灾情的调查、统计和上报工作,灾情发生后半小时内必须报告,并根据灾情发展趋势,做到每日定时报告,紧急时随时报告。民政事务所承担灾情核查工作,必要时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联合核查小组进行核灾,准确及时报灾,加强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并争得款物支持。

(三)加强救灾物资的储备与调度。搞好救灾物资的储备,加强管理,落实制度,确保救灾储备物资存放有序、使用合理。要及时增加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为灾害紧急救援做好充分准备。救灾过程中,对救灾物资进行合理调配,充分发挥储备功能。

(四)落实生产自救等措施。灾后,有关部门和各村(居)要根据街道统一要求,通过清淤排涝、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开展群众互助互济活动、组织社会捐助、进行劳务输出、发展畜牧业、减轻农民负担,以及搞好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措施,以减少和控制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全街道防汛抗旱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责任制,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街道调整了全街道防汛抗旱部组成人员(全文另发),充实了工作力量。在池口设防水位达到13.6m时有秋江圩防汛抗旱指挥所组织巡查,警戒水位达到15m由街道常务副指挥长带队上堤并做到‘四队人员’ 落实,防汛材料到位,雨情、水情、灾情的收集、巡逻查险、挡浪、加强值班,确保通讯24小时畅通,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汇报。池口水位达到保证水位17.2m,由指挥长亲自上堤指挥,防汛人员全部到位,备置抢险物资,做到巡逻查险、除险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服从区防指统一指挥,确保大堤安全度汛。

指挥所下设一室五组。指挥所办公室设在街道党政办公室,主要负责指挥所日常事务承办、宣传报道、文稿起草、通讯及视频系统畅通等工作。根据救灾应急工作需要,纪律检查组、后勤及物资保障组、维稳综治组、灾情勘察与核实工作组、工程技术组。

街道直属各单位各部门在防汛期间承担的职责明确如下:

(1)秋江水利水保站:负责对水情、汛情的监督和上报,提供准确水情、汛情及堤防情况,为应急预案启动实施提供决策依据;负责组织开展洪涝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负责储备灾民生活所需的紧急救援物资,参与洪涝灾害的灾情评估和上报工作。负责全街道应急救援工作的综合协调;制定和修改救灾应急预案;制定和组织实施灾民生活救助预案;收集和上报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情况;监督检查灾区应急救济措施落实情况;负责制定应急救灾款的分配方案以及应急救灾款物的使用、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应急救灾捐赠和捐赠款物的接收、下拨、管理工作。

(2)秋江财政分局:负责筹集救灾应急资金;负责全街道救灾应急资金的下拨、管理及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建立灾民生活所急需食品、饮水和其他应急物资的紧急采购机制,确保应急资金及时到位。

(3)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农业灾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参与农业灾害的灾情评估工作,帮助和指导灾区恢复农业生产。

(4)卫生院:负责组织卫生防疫和医疗急救队伍,指导帮助灾区开展医疗急救和卫生防疫工作,保证灾区饮水和食品卫生安全;负责灾区疫情监督和信息上报工作;协调药监部门为紧急救援提供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负责各地捐助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接收、管理和发放。

(5)电信:负责抢修灾区受损的通信设施,保证救灾应急指挥通信畅通。

(6)供电所:负责帮助灾区抢修和恢复电力设施,保证灾区电力供应。

(7)中心学校:负责帮助灾区恢复正常教学活动以及灾区中、小学校的恢复重建工作。

(8)秋江派出所:负责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重要目标和要害部门的安全保卫工作。

(9)秋江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恢复被损坏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保证交通畅通;负责协调运送紧急救援物资;为灾民的转移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

(10)街道人民武装部:视灾情发展,根据救灾需要,组织指挥受灾村预备役民兵民兵参加抢险救灾;组织协调受灾村预备役民兵参加灾后重建工作。

(11)街道宣传部门:负责灾区转移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搞好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

防汛抢险队伍的组成及防汛期间承担的职责明确如下:

(1)巡逻队

巡逻队十四支。巡逻队要求每村、居委会设一队,以村和居委会为单位组建,要挑选具有一定防汛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比较强的人来担任队长和组长。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巡逻,确定好检查路线、内容及检查次数(超警戒水位1米时每两小时巡逻一次,保证水位时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逻),把任务分解到组,落实到人。并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巡逻查险人员要注意“五时”(即黎明时、吃饭时、换班时、黑夜时、狂风暴雨时);做到“五到”(即眼到、手到、耳到、脚到、工具物料随人到);“三快”(即发现险情要快、报告险情要快、处理险情要快);“三清”(即出现险情要查清、报告险情要说清、报警信号和规定要记清)。办事处和村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要不定时的抽查督促巡逻情况。

(2)水手队

水手队十四支。水手队由各村、居委会负责组建,原则上按闸站确定,每闸站不少于二人,秋江街道沿堤共七座闸站需建立7支,负责防守各自闸站的险情摸查工作,警戒水位以上时上岗待命。

(3)抢险队

抢险队十四支。汛前做好相关抢险知识培训及演练工作。队长由民兵营长兼任,队员以基干民兵为主体,名单要造册登记,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当池口水位达到16.0米时,驻堤待命。

(4)打桩队

打桩队十四支。由各村、居委会组建,队长由有经验的干部担任。

防汛专业队伍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各镇、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要造册登记备案。

五、应急反应和行动

(一)灾情收集、报告与核查

各村(居)要保证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宿,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缺岗漏岗。要做好值班值宿记录,遇有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预案启动后,各村及有关部门要及时收集、上报灾情,对灾害造成的损失及社会影响进行评估,为救灾决策提供依据。

各村(居)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要立即上报街道。灾情稳定之前,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每天上午10时前应向秋江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办公室报告情况,有灾报灾,无灾报安。灾情报告的内容要规范,主要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影响范围、人口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情况、房屋倒塌和损坏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救灾工作情况、灾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初次报告情况不必求全,了解多少报告多少,灾情发展变化情况要随时报告,要严肃灾情统计上报工作纪律,对统计报表实行审查、签批制度、层层把关。对漏报、迟报、瞒报和虚报灾情的,街道将予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灾情稳定后,各村要及时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查工作,确保灾情数据准确、真实。要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核对灾情数据,避免数出多头。对于倒塌房屋和因灾死亡人口情况,要掌握到户、到人,并建立倒房户、死亡人员花名册。

(二)为灾区提供应急保障

1、灾民生活保障。预案启动后,秋江街道民政事务所应及时为转移的灾民提供临时住所、应急食品、衣被等生活必需物资,确保灾民得到妥善安置。

2、公路、通讯保障。预案启动后,交通、通讯部门要通过抢修道路和设备,通过维护和加固等措施,保证灾区交通、通讯畅通。同时要为紧急救援工作组织调度车等必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

3、抢险救灾保障。各村及有关部门要为参加抢险救灾的预备役民兵准备必要的专用物资、器材,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4、医疗保障。预案启动后,卫生院要根据紧急救援工作需要,组织医疗队深入灾区,帮助灾区对因灾伤病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5、社会治安保障。预案启动后,派出所、维稳综治办要根据需要,帮助各村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灾区社会稳定。

(三)组织开展救灾应急捐助活动

秋江水利水保站要根据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组织开展救灾应急捐助活动,广泛募集紧急救援和救济灾民所需资金和物资。

(四)预防次生灾害

在开展紧急救援工作的同时,水利、土地与城建等部门要密切注意灾情的发展,提前做好次生灾害的预报和预防工作。卫生院对饮水和食品卫生进行检验,确保饮水食品安全,做好灾区疫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五)灾后恢复与重建

帮助灾区修缮、重建因灾倒塌和损坏的居民住房;修复因灾损毁的交通、水利、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帮助灾区修复或重建中、小学校舍,恢复正常的教学活动。

六、工作要求

(一)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灾情发生后,各村(居)、各单位和个人都要无条件地服从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的统一指挥命令,顾全大局,执行调度。对拒不执行命令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各村(居)一把手负总责,安全区要有专人做好灾民的接收安置工作。

(二)要尽职尽责,工作到位。发生灾情后,街道直属各成员单位及各村(居)要恪尽职守,及时掌握情况,按预案要求将转移安置灾民的组织、调度、指挥等措施向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汇报,并组织实施。

(三)要坚持先人后物的原则。在灾民紧急转移过程中,要坚持“救人第一”,先保人身安全,后抢救财产。力争确保不出现一人因工作失误死亡或失踪。如情况发生变化与应急预案的规定不符时,要及时报告。各村(居)应及时采取临时补救措施,保证灾民转移工作不出任何漏洞,避免因工作失误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更大的损失。

(四)要加强对易受灾区域内群众应急转移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积极主动服从指挥,配合工作,保证转移安置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附:常见险情抢护办法




附件:常见险情抢护办法

堤基管涌抢险(一)

 

土工织物反滤围井示意图

抢护原则:反滤导渗,防止渗透破坏,制止涌水带沙。

抢险办法:土工织物反滤围井法。

适用条件:适应于发生在地面的单个管涌或管涌数目,虽多但比较集中的情况;对水下管涌,当水深较浅时也可以采用。

操作方法:首先对管涌口附近进行整理平整,清除尖锐杂物;其次管涌口用粗料(碎石、砾石)填充,以消杀涌水压力;再铺一层粗沙,粗沙层厚30~50cm;然后选择合适的土工织物铺上,周围应嵌入土中,土工织物之间用线缝合,形成封闭的反滤层;再在土工织物上面用块石等强透水材料压盖,加压顺序为先四周后中间,中间高、四周低,最后在管涌区四周用土袋修筑围井,围井中填筑一般透水材料(粗砂、石子、砖渣等),待险情基本稳定后,在围井的适当高度插入排水管(塑料管、钢管和竹管),使围井水位适当降低,以免围井周围再次发生管涌或井壁倒塌,同时,必须持续不断地观察围井及周围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排水口高度。

堤基管涌抢险(二)



 


沙石反滤压盖示意图


抢护原则:反滤导渗,防止渗透破坏,制止涌水带沙。

抢险方法:沙石反滤压盖法。

适用条件:在堤内出现大面积管涌或管涌群时,且沙石料源充足。

操作方法:在抢筑前,先清理铺设范围内的杂物和软泥,同时对其中涌水涌沙较严重的出口用块石或砖块抛填,消杀水势,然后在已清理好的管涌范围内,铺粗沙一层,厚约20cm,最后压盖块石一层,予以保护。


堤防渗水抢险(一)


 


土工织物反滤层示意图


抢护原则:迎水截渗,背水导渗。

抢险方法:土工织物反滤层法。

适用条件:堤身透水性强,在反滤料源丰富以及堤身断面较小或堤土过于稀松不易做导渗沟时。

操作方法:将渗水范围内的杂草、杂物及松软表土清理好后,先铺一层符合滤层要求的土工织物,铺时应使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然后再铺满一层透水材料(粗砂、石子、砖渣等),厚度不小于40~50cm,然后上压块石或土袋保护,或者覆盖草席席片后压土保护。




堤防渗水抢险(二)


 


沙土透水后戗示意图


抢护原则:迎水截渗,背水导渗。

抢险方法:沙土透水后戗法。

适用条件:堤身断面单薄,堤坡渗水严重,滩地窄狭,背水堤坡较陡,或背水堤脚有潭坑、池塘的堤段。

操作方法:首先将边坡渗水范围内的杂草、杂物及松软表土清除干净,再用沙砾料填筑后戗,要求分层填筑密实,每层厚度30cm,顶部高处浸润线出逸点0.5~1.0cm,顶宽2~3cm,戗坡一般为1:3~1:5,长度超过渗水堤段两端至少3cm。


堤防滑坡抢险(一)



 


土石戗台阻滑示意图


抢护原则:尽量增加抗滑力,尽快减小下滑力。

抢险方法:土石戗台法。

适用条件:临水堤脚前未出现崩岸与坍塌险情,堤脚前滩地稳定。

操作方法:在滑坡阻滑体部位先抛大石块、编织袋装土等抗冲体,再抛石或土石、沙等物料,从堤脚往上做,分二级,第一级厚度1.5~2.0m,第二级厚度1.0~1.5m。


堤防滑坡抢险(二)


 


滤(透)水土撑示意图


抢护原则:上部减载,下部加载。

抢险方法:滤(透)水土撑法。

适用条件:背水堤坡排渗水不畅,滑坡严重且范围广,取土石料又困难的堤段。

操作方法:先将滑坡松土略加清理,然后在滑坡体上顺坡挖沟,沟深视险情全部或仅下端挖至滑裂面上;然后沟内分层填铺沙石、梢料或土工织物滤层等反滤材料,并应在顶部做好覆盖保护;最后抢筑土撑,土撑要分层填土夯实。其尺寸应视险情而定,一般每个土撑顺堤方向长10m左右,宽度5~8m,边坡1:3~1:5,间距8~10m,撑顶高度不宜高出滑坡体的中间点高度,土撑底脚边线应超出滑坡下出口3m远。如果堤基不好,或堤的背水坡脚附近有水塘或渍水、软泥等,要先用块石或土袋固基,并用沙性土填塘,应高出渍水面0.5~1.0m。

堤身纵向裂缝抢险(一)

 

开挖回填处理示意图

抢护原则:处理裂缝应先判明成因,属于滑动性或坍塌性裂缝,应先按处理滑坡或崩岸方法抢护,稳定后再处理裂缝;如果是表面裂缝,可先封堵缝口,暂不处理;较宽较深的纵缝,应及时处理。

抢险方法:开挖回填法。

适用条件:适用于经过观察和检查已经稳定,缝宽大于1cm,深度超过1cm的非滑坡(或坍塌崩岸)性纵向裂缝。

操作方法:首先沿裂缝开挖一条沟槽,挖到裂缝以下0.3~0.5m,底宽至少0.5m,边坡的坡度应满足稳定及新旧填土能紧密结合的要求,两侧边坡可开挖成阶梯状,每级台阶高宽控制在20cm左右,以利稳定和新旧填土的结合,沟槽两端应超过裂缝1m,然后采用和原堤土类相同,含水量相近的土料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约20cm,顶部高出堤面3~5cm,并做成拱弧形,以防雨水进入。


堤身纵向裂缝抢险(二)


横墙阻断处理裂缝示意图

抢护原则:不论是否贯穿堤身,均应迅速处理。

抢险方法:横墙隔断法。

适用条件:横向裂缝。

操作方法:沿裂缝方向,每隔3~5cm开挖一条与裂缝垂直的沟槽,门槽应挖至裂缝以下0.3~0.5m,并重新回填夯实,形成梯形横墙,截断裂缝。墙体底边长度可按2.5~3.0m掌握,墙体厚度不应小于50cm。开挖、回填的方法和其它要求与堤身纵向裂缝抢险相同,如裂缝临水端已与河水相通,或有连通的可能时,开挖沟槽前,应先在堤防临水侧裂缝前筑前戗截流。若沿裂缝在堤防背水坡已有水渗出时,还应同时在背水坡修作反滤导渗,以免将堤身土颗粒带出。

堤防漫溢抢险



 


抢筑土袋子堰示意图


抢护原则:当洪水有可能超过某一堤段的堤顶时,为了防止洪水漫溢,应在堤顶抢筑子堰,力争在洪水到来之前完成。

抢险方法:抢筑土袋子堰法。

操作方法:先沿子堰轴线开挖一条结合槽,槽深0.2m,底宽0.3m,边坡1:1,子堰底宽范围内的原堤顶应清除草皮、杂物等,并把表层刨松软。或犁成小沟,以利新旧土结合;然后再距临水堤肩0.5~1.0m处铺砌土袋,袋口朝向背水,排砌紧密,袋缝错开。土袋临水边坡1:0.3~1:0.5。堰顶应超出推算最高水位0.5~1.0m,不足1m高的子堰,临水叠铺一排土袋(或一丁一顺)。较高子堰底层可酌情加宽为两排,也可更宽些。土袋后面修土戗,随砌土袋随分层铺土夯实。土袋内侧缝隙可在铺砌时分层用沙土填垫夯实。外露缝隙用秸料等物塞严,以免袋内土料被风浪抽吸出来。

风浪抢险



 


防浪布防护示意图

抢护原则:消减风浪力量,加强堤坡保护。

抢险方法:防浪布防护法。

操作方法:先将堤坡上的块石、土块、树枝等杂物清除,再将防浪布拼接后铺在坡面上,顺堤拼接的长度不小于1m。防浪布上沿一般应高出洪水为1.5~2.0m,四周可以用块石和石袋镇压,如果堤坡过陡,压块石和石袋可能向下滑脱,在险情紧迫时,应适当多压。此外,也可顺堤坡每隔2~3m将土工织物叠缝成条形土枕,内充填沙石料。


河岸坍塌抢险


 


抛石示意图

抢护原则:以固基、护脚、防冲为主,阻止继续坍塌。

抢险方法:抛石固基抢护法。

操作方法:先查清老石护损坏的长度、宽度、深度,在船上或岸上从险情最严重的部位开始抛,依次从下层向上层往两边展开,随时掌握抛石位置,以达到稳定坡度(一般为1:1~1:1.5),从而形成稳定的阻滑体。抛投石块应尽量选用大的石块,以免流失。在流速大、紊动剧烈的坝头等处,石块重量一般应达30~75kg;在流速较小,流态平稳的顺坡坡脚处,石块重量一般也不应小于15kg。


堤防坍塌抢险


 


抛土袋示意图


抢护原则:以加固堤坡、防冲为主,阻止继续坍塌。

抢险方法:抛土袋抢护法。

适用条件:适用于石料缺乏的堤段。

操作方法:每个土袋重量宜在50kg以上,袋子装土的填充度为70%~80%,以填充沙土、沙壤土为好,装填完毕后用铅丝或尼龙绳绑扎封口。在施工过程中,从船上或堤顶上抛投,先跑一部分土袋,将水面以下深槽底部填平。抛袋要在整个深槽范围内进行,层层交错排列,层层迭压,顺坡上抛,坡度1:1,直至达到要求的高度。如流速过高,可将2~3个土袋捆扎成一体抛投。在土袋护体坡面上,还需抛投石块和石笼,以作保护。在施工中,要严防尖硬物扎破、撕裂袋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