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前公示
索引号: 11341802003285531F/202102-00010 组配分类: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前公示
发布机构: 贵池区涓桥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0)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1-02-22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0)

阅读次数: 来源:贵池区涓桥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2-22 11:26
【字体大小:

第一章 规划总则

1. 规划范围 

涓桥镇全镇都处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宁宜城际高铁以北区域处于重点管制区,其他区域都处于一般管制区范围内。本次涓桥镇按照镇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将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即镇域范围、镇区范围。

1.1 镇域规划范围

本次涓桥镇(镇域)总体规划一方面依据上位总体规划,另一方面考虑规划建设与管理实际,建议对涓桥镇规划管制范围进行局部调整具体如下:

重点管制区:也是城市统筹区,规划将涓桥镇境内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划为城市规划重点控制区(不含新材料工业园范围),总面积约36.23平方公里。此区域在市政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与中心城区和杏花村文化旅游区进行统筹考虑,不作为本次镇域总体规划的重点。

一般管制区: 是本次规划重点规划区,即重点管制区以外的区域,总面积约124.09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将对此区域的村庄布点、用地布局、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结合池州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做出具体详细安排。

1.2 镇区规划范围

规划将涓桥集镇区和桂畈新材料工业园作为镇区范围,其规划面积分别为1.88、0.63平方公里,总计为2.51平方公里。

2. 规划原则

2.1底线控制、生态优先。

2.2融入区域、一体发展。

2.3明确格局 、强化管控。

2.4控制增量、存量优化。

2.5传承文化、特色发展。

4. 规划期限

本次涓桥镇总体规划在全面考虑上位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其规划期限如下:

近期:规划期限为2018~2025年;

远期: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


第二章 镇域空间布局

1. 功能定位

在国家城镇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下,立足涓桥镇发展现状及趋势,以服务城区为主导,以乡村休闲产业为特色,打造涓桥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2. 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一环、两核三片”的空间结构。

“一带”:沿老318国道串联的新型乡镇小微加工业、商贸服务业集聚产业带;

“一环”:乡村旅游环;

“两核”:杏花村文旅核、集镇商贸核;

“三片”:西部旅游片片、东部山林经济片、南部现代农业片。

3.镇域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3.1 镇域建设用地规模

根据本镇特点,本次规划到2030年涓桥镇镇域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015公顷,详见下表: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城市建设用地

249

镇建设用地

95.29

村庄建设用地

564.14

镇区外工业用地

39.88

镇区外商业用地

67.56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18.67

采矿用地

29.4

合计

1063.94

3.2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到2030年涓桥镇镇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95.29公顷,其中集镇区的建设用地规模为49.15公顷,桂畈新材料工业园的建设用地规模为46.14公顷。


 镇域村庄布局规划

1. 村庄类型划分

本次规划结合现有村庄的实际情况,划分为整治型和搬迁型两类村庄。

整治型村庄:主要指具有良好现状基础的自然村,现状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规划重点加强对现状村庄进行配套设施完善,提升改造居住环境。同时依托部分有条件的现状村庄可以进行扩建拓展。

搬迁型村庄:根据规划要求,对部分交通闭塞、设施不足、规模较小的自然村,或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 规划将对其进行整体搬迁,并禁止在原有村庄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建设。

2. 居民安置规划

根据涓桥镇整体发展需要,对需要整体搬迁型的村庄,实行城乡统筹安置和就近村庄集中建设相结合方式。

2.1 安置点居民来源

■高速、铁路及高压线防护区域范围内村庄,包括德上高速、中心城区西外环线、规划阜六景铁路线、川气东送燃气线、西气东输燃气线、矿产品运输廊道等。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范围内的村庄。

■偏远型、交通不便、设施不足的村庄。

■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村庄。

此区域内禁止农民私人建房,此区域内各项建设严格按照池州相关规划或有关规定要求实施管理,采取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集中安置点进行建设。当前区域中的村庄,应该予以控制发展。

2.2 城乡统筹安置

涓桥镇位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拆迁安置应纳入池州市中心城区统筹考虑,根据村民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各类政策有序引导安置。

3. 村庄布点规划

上述区域以外的其他村庄,主要为环境整治型。环境整治型村庄是指依据规划,不影响城市建设,通过村庄规划对老村庄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允许适当增加或减少居户的村庄,详见图册村庄布点规划图和村庄用地规划图。

本次规划村庄总建设用地规模为564.14公顷。

 

 

 

 

第四章 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1.  产业选择依据

规划从多视角把握产业定位与主导产业发展,通过政策衔接、中心城区产业外溢、上位规划、自身发展及周边产业竞合分析5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结合“自身发展+预期需求”两条线索,预判产业发展方向,对涓桥镇主导产业、关联产业、潜导产业做出判断。

2. 产业发展策略

依托政策、区位、资源优势,围绕“山、水、村”三大元素,突出田园乡村主题,发展乡野观光、乡俗体验、乡村度假等村旅游综合体,构筑一三产业互动融合的大旅游格局。

1)第一产业:特色化发展第一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2)第二产业: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发展第二产业;

3)第三产业:依托杏花村旅游区,立足自身生态优势。

3.产业发展定位

市场定位——服务城区、放眼长三角

产品定位——乡村旅游(主打)、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养生度假

产业发展定位——全域乡村旅游引领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乡镇轻工、加工试点区

 4.产业空间发展指引

 规划形成“一带一环、两核三片”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一带:沿老318国道(G236)串联的新型乡镇小微加工业、商贸服务业集聚产业带。

一环:特色乡村旅游环线。

两核:依托集镇形成的集镇商贸服务核心;依托杏花村形成的乡村旅游发展核

三片:东部的山林经济片区、西部的休闲旅游片区、南部的现代农业片区。      

 


第五章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 划定策略

运用反规划思维,以生态保护先行,划定三区三线;

采取低冲击的开发理念,建立开发建设准入机制,走生态化的发展之路。

2. 空间管制目标

保全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区域生态“底线”的保障条件,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保护区域生态结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保护战略性资源——通过对具有整体战略意义的资源和交通发展空间的管制,防止战略性空间资源的破坏和低效利用,保障区域经济、产业和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条件,保持区域整体竞争力。

优化空间结构——通过空间分类管理,针对地区发展差异,通过制定标准、政策倾斜,基础设施引导等措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实现区域全面发展。

协调矛盾冲突——通过协调发展中的冲突和矛盾,保障区域整体利益,实现“双赢”和“多赢”。

2. 管制分区的划定

为有效保护镇域生态环境,指导城镇合理开发,以用地条件综合评价为基础,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等多方面因素,将涓桥镇区范围内的用地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四大功能管制区

2.1已建区:现状村庄、城镇、工矿等建成区。

2.2 适建区:区位便捷、地形适宜、生态低敏感的适宜开发建设的区域。

2.3 限建区:生态较敏感、地形不适宜区,以生态空间为主。

2.4 禁建区: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廊道控制线等。

3. 分区管制要求

3.1 已建区

对于符合上位规划要求的已建区,可以按建设用地要求进行建设开发及规划管理。对于不符合上位规划要求的已建区,应制定改造整治计划,对其进行逐步改造,以满足远期规划的需要。

3.2 适建区

适建区基本适宜进行各类村镇建设,也是未来规划建设重点引导区和调控区,是优先建设开发区,在符合城镇上位规划的基础上,可用于各类开发建设行为。

3.3 限建区

除重点项目、村庄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环境改造提升等建设行为外,原则上是城镇建设用地需要尽量避让的区域。

3.4 禁建区

原则上禁止任何城镇开发建设行为。

 镇区用地布局

1. 用地发展方向分析

镇区现状建设基础上沿236国道两侧集约集中发展。

2. 镇区规模

规划到2030年,镇区总建设用地规模为95.29平方公里。

3. 镇区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串三区”的镇区空间格局。

“一带”:是指沿现236国道(老318国道)两侧集中布置的金融商贸、工业、旅游服务集聚带。

“三区”:分别指涓桥集镇核心区、小微创业园、新材料工业园。

专项规划

1. 交通工程规划

1.1 对外交通设施用地

在建的改线318国道从东侧经过涓桥集镇区,集镇区内部交通将得以优化。

1.2 镇区道路规划

结合现状路网情况,基本形成具有下述特点的镇区道路交通体系。

1)强化内外交通的快速转换,以减少过境交通对城镇的干扰,并保持城镇交通的通畅性;

2)充分利用现状路网,减少拆迁和工程量;

3)将城镇路网与区域路网进行合理衔接,提高区域间交流。

规划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规划道路网为主干路、干路、支路三级道路体系。

规划采用树枝状+方格网的路网格局,规划的主干路红线按20~30米控制,支路红线按12~15米进行控制,支路按7~10米进行控制,道路红线控制情况详见道路交通规划图。

1.3 停车组织

涓桥镇人流量和车流量一般,随着过境公路改线到镇区外围,原318国道两侧有足够空间来安排沿路停车带,本次规划不在安排专用停车场。

在居住区和商业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在社区中心和商业集中区等交通密集地区,合理设置服务半径和停车空间,满足家用小汽车、农用车以及货车的停车问题,解决镇区停车问题。

2. 给水工程规划

2.1 用水量预测

按照《镇规划标准》,涓桥镇镇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可为150~350L/人·d,镇区外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可为80~160L/人·d。

镇区具体用水量纳入主城区统一规划。

规划:村镇近期依靠现有供水设施供水,远期根据人口变化调整给水设施规模,增加净水设施。远期镇区及236国道沿线的居民点的供水来源纳入主城区供水管网统一规划。

2.2 水源及水厂

八一自来水厂供水能力能满足近远期用水需要,远期供水从池州城区供水管网接入,并增设供水泵站。

2.3 给水管网

规划采用生活——生产——消防相统一的供水管网系统。管网沿道路两侧布置,主干管成环状铺设,以提高供水稳定性,支管呈枝状布置节约管网材料。管网水质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3. 排水工程规划

3.1 排水体制

规划远期涓桥镇区采取雨污分流式排水体制。保留涓桥集镇区现有一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统一管道收集,排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雨水主要就近排入附近沟渠,汇入河流。

3.2 雨水排放

①雨水量预测

雨水量计算采用池州市统一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②排水管网

近期充分利用地形、地势、现有水体,使雨水排放完全做到就近自排,无需动力。规划远期完成规划建成区内所有雨水管网建设,保证涓桥镇区内雨水能就近排入周边水体。

雨水管网结合地形,采取分散式集水口,主要干管与水体正交,快速排入水体。

3.3 污水排放

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17,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85(标准0.8—0.9)。

其中工业污水需经过企业自己进行内部处理, 排入城镇污水管渠的污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的要求后方可排入城镇污水管道系统。

①污水管网

考虑城镇规模的扩大,规划划分合理的污水分区,根据地形走势,污水管网沿主要道路铺设。污水经收集后,汇入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入就近水体,或者为附近农田灌溉再利用。

4. 电力电信规划

4.1 供电设施规划

“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以高中压配电网采用放射式结构、低压配电网采用干线式结构的方式,对变配电变压器进行建设与改造。优化街道办事处供区配网。电网规划:规划10KV输电线路沿干路布置,近期采用高杆架设,远期尽可能利用电力电缆。结合村庄布点的迁移改造,重新布置部分台区变电器,废弃搬迁村庄的原有变电器,在部分扩建村庄、大型工业企业架设变电台区,增加容量,做到各中心村均设变电器。

4.2 电信设施规划

1)邮政

共享镇域内邮政所。

2)通信、有线电视(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保留现有电信所1处。

加快宽带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推进宽带提速、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加快扩大光纤到户网络覆盖范围和规模,积极采用无线技术,加快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推广农业电子商务,推进电商配送设施建设。

5. 燃气工程规划

镇区耗气用户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商业、工业等用户用气。

现状镇区多为液化石油气供应,近期以液化天然气(LNG)为主要气源,远期从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方向接入,燃气压力级制为中压一级燃气输配系统,燃气中压支管直接进入用户,经调压后使用。

燃气管道按远期需要统一规划、分期建设,主干管靠近用气大户,配气管网结合输气干管形成环网供气。

燃气管道布置在道路的东侧、南侧。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地下燃气管道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垂直净距,地下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深度应严格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的要求执行。覆土深度一般按1.2米考虑。

6. 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6.1规划目标

1)总目标

力争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防治,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使镇区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高度协调统一。

2)治理目标

a污水、废水治理目标

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工业废水经排放单位处理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有关要求后进入镇区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

b废气治理目标

工业废气由排放单位处理合格后排放,达标排放率近期和远期均为100%;烟尘控制区覆盖达到100%

c镇区生活垃圾治理目标

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部采用分类处理。

6.2 对策措施

(1)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落实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目标责任制。

(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规定,以确保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的实现。

(3)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大环境保护法制教育的深度和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

(4)合理调整镇区的用地布局,划分环境功能区,按照各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相应措施,确保各功能区的环境质量。

(5)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监察,确保污染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稳定达标排放。

(6)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引导企业向轻污染、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方向发展。

(7)推广实施雨污分流制,完善排水系统,建立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

(8)加强镇区内噪声环境管理,有计划淘汰高噪声车辆,对固定噪声源加强治理,严禁商场播放高音喇叭。

(9)进一步做好固体废弃物管理工作,严禁有害废弃物任意排放

7.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7.1 消防规划

本次涓桥镇不再独立设置消防站,充分利用区域消防站共享。

规划采用生活、生产、消防统一供水的系统,承担有消防任务的给水管径不少于ф150毫米;城镇主次干路交叉口、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及其它重要设施、居住区设置消火栓;规划一次消防用水量为25L/s。

7.2 防洪规划

涓桥镇域现有的水库较多,防洪设施标准较低,山体容易诱发洪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规划对涓桥防洪安排如下:

①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暴雨径流量,从而缓解洪水危害。

②在周围山体选择山沟地段、洼地建坝拦蓄洪水,起到分洪、导洪、缓解灾时洪水的作用。

③尽可能利用天然的冲沟排除洪水,对天然冲沟进行保护,在山脚关键部位设截洪沟,及时排泄洪水,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④根据地形条件,在流域内采取综合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力求水土不下沟;当河流贯穿村庄或从一侧通过,村庄低于洪水位时,结合其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工程、经济效果修建防洪堤。

⑤河堤堤线的规划中应依据现河道的主要趋势和流向,考虑河堤平滑连接符合水流条件为主要要求布置。按五十年的标准修建两岸防洪堤。河堤的砌护采用浆砌石片护坡,内坡1:1.5,外坡1:2.0草皮护坡,护坡基础底设置于最大冲刷深度以下,以保证河堤砌护的稳定。

7.3 抗震减灾规划

涓桥一般建筑抗震设防标准达6度,生命线工程提高一度设防。重点工程应先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规划从现状出发,本着“预防为主,平震结合”的方针,各类主要用地、街区,建筑在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当地抗震设防标准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确定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和措施,保证在发生地震时,能在政府领导和各部门配合下,有效地组织人员疏散与抢险救护,减轻生命线工程(即灾害发生时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环境的工程项目)的破坏,并在灾害过后,以尽快恢复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减轻震灾所造成的损失。

7.4 其它地质灾害预防规划

在坡度大于15度的坡地,为预防山体滑坡和崩塌,在未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的前提下,严格禁止建设。

在坡地和山脚下的一切建设,需要事先进行有关地质灾害评估,在评估允许的条件内,方可进行建设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